查看原文
其他

狼、鬼、犬——另一只眼看日本的盛衰

潮思 新潮沉思录 2022-01-22


文 | 正义必胜


墨染鸬鹚黑不久,养狼当犬看家难——定场诗



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地区中,可能再也没有第二个像日本这样令中国人民心情复杂的国家了。一方面,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来自日本的文艺作品始终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有的甚至成为了一些人重要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日本又是亚洲第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其对周边国家的侵略扩张中,造成了无数的灾难与暴行,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



这种复杂的现实令当代中国人对日本这个国家呈现出了一种十分矛盾的态度。一些人痛恨其历史罪孽,每当谈及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都是深恶痛绝,甚至影响了他们对当今日本的态度。另一些人则慕其经济发达和文化瑰丽,极力推崇日本的一切,个别人甚至丧失了作为人的底线,做出了给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加以辩护和抵赖的这一连心存良知的日本人都不屑为之的无耻行为。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就是当下已经被开除党籍的,研究日本美学的原某大学教授梁X萍。


(梁X萍)


(一度声援梁X萍,但在知悉梁X萍具体言论后撤回声援的日本某大学教授)


还有一些人,则对日本这个诞生于东亚边缘小小岛国能在近代得以崛起百思不得其解,试图从各个角度对日本崛起的秘密进行分析,以寻得国家兴盛的密码。这些分析有的颇有见地,有的则谬误颇多,一篇《夏令营的较量》更是成了信口开河之典范。那么,近代日本崛起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那条贯穿始终的红色丝线到底为何物?问题的答案只能从日本的历史中去寻找。



狼之章


虽然很多国人将日本15世纪的战国时代戏称为“村长群殴”,但这段历史确实对后世的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是某些人所认为的“英雄辈出的时代推动了日本的革醒”,而是日本受到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进行殖民劫掠的欧洲人影响,以“海盗”的角色在历史舞台上进行表演,并在这一过程中颇有收获,这个角色在亚洲地区有着另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倭寇


最早的倭寇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那时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此时的倭寇尚未成气候,只能侵袭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沿岸,并且当高丽王朝因不堪其扰,向日本方面提出严正警告之后,那时国力羸弱的日本为了不触怒高丽,只得约束倭寇的行为。但不久之后日本就故态复萌,再度开始了对高丽沿海的侵凌。



真正第一次令倭寇长期消失的,是蒙元王朝对日本的征伐。元朝凭借其强横的军事力量一统东亚大陆,并先后于公元1274年、1281年两次东征日本,虽然最终没能征服日本,却令日本这个岛国第一次领教了什么是大国之威,日本不仅损兵折将,当时统治日本的镰仓幕府的财政也被战争产生的天价军费所拖垮。因此,蒙古东征后,镰仓幕府生怕因为哪里惹怒了元朝而再次招来大军征讨,对于前往元朝的藩属国——高丽打劫的倭寇也是严厉打击,令之后十多年的东亚海域上,没有了倭寇的踪迹。



但是,随着镰仓幕府的衰亡,日本进入名为“南北朝”的内战时期,倭寇重新又猖獗起来。1350年,倭寇再次出现在高丽,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寅年,这些倭寇便被称为“庚寅以来倭寇”。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为了解决军饷给养问题,将主意再次打到了高丽身上的日本南朝军队。


因为“庚寅倭寇”的官方背景,其对高丽沿海的侵略一度十分猖獗。1351年8月,一支规模高达130艘船的倭寇舰队出现在江华岛附近,他们大肆劫掠,甚至一度令高丽“京师戒严”。再加上此时恰逢元朝末年,天灾频仍、战乱不休,担心被波及的高丽还要抽调军队守卫陆上边境,结果就是倭寇在高丽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开始入侵中国沿海。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随着明朝建立并以宗主国的身份开始援助高丽,日本的内战以北朝的最终胜利而划上句号,“庚寅倭寇”也日渐衰微。后续的日本统治者为了保证与明朝和高丽/朝鲜的友好关系以获得海外贸易的机会,大多对倭寇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即使偶有统治者对日本的地位认识不清,妄图用倭寇这种方式来获取资财的,也在明朝军队“望海堝大捷”和朝鲜军队“己亥东征”的合力打击下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倭寇之祸再度消弭于无形。



从相关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此时的倭寇可以说是日本部分势力的独走,并且囿于其力量,倭寇只能在东亚大陆政权陷入战乱时有所作为,一旦大陆政权重新稳定,大陆政权和日本本土政权都会对其严厉打击,腹背受敌的倭寇只能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随着15世纪中后期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和室町幕府衰落后日本迎来“战国时代”,倭寇再度死灰复燃。并且,此次的倭寇因为深度介入资本主义的“生产循环”,不仅自身实力获得了极大地增强,日本本土也颇多得益。关于这一点,在日本的文艺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只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罢了。


(帆船、火枪、南蛮胴、神父)


对于来到亚洲的欧洲殖民者,很多人出于一种后天被灌输的对西方文明的亲近感,认为他们来到亚洲仅仅是出于开辟航路并与亚洲诸国建立外交关系进而通商贸易的和平目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学者何方川曾对这些来到亚洲的欧洲殖民者概括道:“(来到亚洲的欧洲殖民者)是将外交使节、商人和海盗三种身份集于一身的。至于这三种身份的色彩哪一种更突出,则依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异。但从总体上看,不得不认为:商人的贪婪压倒了使节的高雅,而海盗的凶暴又使前两者黯然失色”。


之所以会如此,如果对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资本主义对“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益”这一事业的追求是无上狂热的,与更高的利润相比,什么道德、法律、教义、信条都可以统统丢掉。而在当时,没有比海盗这种“用几个金币买来帆船和刀剑枪炮与火药出海抢劫,却有可能抢到成千上万金币”的行为更与之贴合的行为了,就像历史节目《糟糕的历史》中所介绍的那样,海盗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比倒卖那时候最昂贵物资之一的砂糖还要高得多,因为海盗可以洗劫运输砂糖的船。



最早来到亚洲的是葡萄牙殖民者,他们在发现东南亚诸国大多国小力弱后,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劫掠商船。当他们的劫掠行为遭到了满剌加国(马六甲)的抵抗后,又依仗自身的火器优势,灭亡了满剌加国。殖民者一路横冲直撞,很快就进入了大明王朝的领土。1518年8月,葡萄牙人登陆明朝治下的屯门,在当地修筑堡垒、竖立界碑,并且杀掠周边中国居民,完全将中国的领土当成了他们的殖民地。


葡萄牙人之所以如此行事还没有得到明朝方面的惩处,主要原因是他们通过奸臣江彬与当时的明朝皇帝朱厚照搭上了关系,朱厚照因为对西洋事物十分好奇,所以对葡萄牙人也颇多骄纵,这种骄纵经过官僚体制的层层传导,就变成了对侵入屯门的葡萄牙人的纵容。



但是,帝王的一时兴起并不能亘古长存,明朝对葡萄牙人的纵容很快就随着正德皇帝的驾崩而结束了。15218月下旬,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奉新登基的嘉靖帝朱厚熜之命收复屯门。当年9月,在明朝军队的打击下,葡萄牙人被迫逃离屯门。


因为葡萄牙人的诸般暴行,明朝下令沿海水师一旦发现葡国船只,可以不经奏报直接击毁,俘获葡萄牙人则重重有赏。屯门之战后,一些葡萄牙船只再次来到中国希望“和平贸易”,但在明朝眼中毫无信誉的他们得到的唯一回复就是炮击与刀剑,葡萄牙人在明军的打击下落荒而逃,被明军俘虏的葡萄牙人也被当作海盗就地斩首。



惨痛的失败令葡萄牙人意识到,要想在有大明王朝坐镇的东亚地区牟取暴利,仅靠势单力孤的他们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他们开始在当地积极寻找合作者,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绝佳的合作对象——日本。


此时的日本因为正处于内战之中,各地的“大名”诸侯都在想方设法扩大财源,为自己的割据战争提供粮饷,即使是海贼山匪,也想趁乱世之机,搏出个荣华富贵。但因为明朝对日本的技术封锁和对朝鲜、琉球等属国的技术援助,此时的日本可能是东亚诸国中唯一没有掌握火器技术的国家,这就导致日本无论官匪,纵是出海掠夺,只有刀矛弓箭的他们也很难有多少斩获,最大的可能反而是在周边各国的火器轰击下死无葬身之地。


(在明朝的援助下,朝鲜甚至琉球军队都配备了火器)


可是,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因为利益一致,他们很快就与日本国中那些对出海掠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诸侯海盗们结成了利益同盟,之后又成功和中国的海盗与江南豪绅们搭上了关系,因为只有和中国和海盗与豪绅建立联系,才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取中国出产的种种高价货物和钢铁、硝石、硫磺等制造火器的重要原料。其中钢铁走私规模之大不仅令倭寇和欧洲殖民者获益颇多,还惠及日本本土,让日本第一次有了相对充足的原料以打造各种武器,据说这些钢铁一直用到了江户时期才消耗殆尽。


最终,一个由欧洲殖民者提供火器,日本人提供主要人力,有中国人参与的海盗联盟就这样成立了,他们的主要“业务”,就是通过走私、劫掠等方式获得珍贵物资,再将这些物资分门别类,或者用于加强自身,或者拿去高价贩卖。


海盗联盟的诞生很快就令东亚各国有所察觉,最先是朝鲜海军发现领海内出现了很多配备精良武器的“唐船”(中式帆船),这些唐船嚣张跋扈,动辄开炮伤人。而在捕获的唐船上,朝鲜海军不仅发现了丝绸、瓷器等中国货物,还发现了中国严禁出口的硝石、硫磺等火药的重要原料,这些无疑都是走私货。公元1555年6月,羽翼丰满的倭寇集结战船四十余只,一千余人登陆济州岛大肆杀掠,因为此次倭寇实力相比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根据朝鲜方面的记载“贼船高大坚实,虽放天、地字铳筒,未易冲破”



虽然海盗联盟的行为严重破坏的东亚地区的秩序,但因为江南豪绅们参与其中,明朝官方对其始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名臣朱纨(文官)上任浙闽提督后整饬海防,调集大军捣毁了海盗联盟的走私中转基地,有着“东方上海”之称的双屿港,却因为损害了参与海盗联盟的豪绅们的利益而被迫害致死,落了个不堪其辱服毒自杀的悲惨下场。只有当地民众感念朱纨的清正,将朱纨居住过的一条巷子命名为朱进士巷。


双屿港虽然毁了,海盗联盟却还在。公元1552年4月,以倭寇进攻台州并攻破黄岩县标志,因为祸之烈、持续之久而载于史册的“嘉靖大倭乱”开始了。



倭乱前期,明朝军队却因为各种原因,始终难以对倭寇形成有效打击,令倭寇屡屡得手,沿海居民惨遭屠戮。


一方面,倭寇因为有豪绅做内应,对中国沿海的地形和军备情况十分了解,远远超过了从异地调来沿海协防的明朝客军,甚至出现了因为当地豪绅通风报信,导致征讨倭寇的明军被倭寇偷袭的情况。


另一方面,一旦有哪位明军将领在战场上击败倭寇,或者因加固城防令倭寇难以破城,利益受损的豪绅们就会联合对其构陷,令其轻则罢官,重则论死,导致在抗倭上富有经验的将领官员很难长期执掌权柄。这些人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屡次因为种种在现代人看来莫名其妙的原因被论罪罢官的抗倭名将俞大猷。


(俞大猷)


可惜俞大猷虽然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在战场外却屡遭奸人陷害,纵是百年之后,也因为种种原因在影视作品中威名不彰,甚至成了某些浅薄之人所拍摄的影视作品中用来衬托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丑角”。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贬低戚继光,但当时并称“俞龙戚虎”的俞、戚二人,却在某些人的影视作品中被恶意拉踩,不由觉得某些人“踩一捧一”的心机格局是不是太LOW了?更可笑的是,如此恶劣的剧本,导演自曝竟是“一遍过”,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



但是,这种中国豪绅与倭寇勾结导致明朝在征缴倭寇上作为有限的局面,最终随着江南豪绅被踢出海盗联盟而结束了。在海盗联盟中的倭寇和欧洲殖民者看来,让中国人参与进来是出于需要内应的客观需求和可以通过他们搞到珍贵走私货谋取暴利,在倭寇之乱的前期尤其如此。


可随着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情况愈加了解和海盗联盟自身实力的壮大,他们不再愿意为了情报而迁就中国豪绅了,而是愈加倾向于“一视同仁”地劫掠沿海,此时在倭寇眼中失去利用价值的中国豪绅已经不再是内应或者合作者,而是……。


倭寇:“瓦达西瓦~情报地有、铁炮地有、兵力地有,内应地不需要!走私地不需要!钱财地美女地通通地抢走!”至此,中国豪绅们才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引狼入室”。



倭寇之乱自1552年始,直至1564年才在明朝军队的连番打击下被基本逐出中国沿海,流窜至东南亚地区。这期间倭寇就如同十字军将从中东掠夺的种种财富与知识带回欧洲令欧洲各国出现了文明的跃进一样,他们将各种从中国掠夺的或是欧洲殖民者那里交易来的财富物资和技术知识带回日本,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至少他们不会再因为看到琉球国的火器而惊诧了。在日本历史中以积极引进西洋技术著称的诸侯大友宗麟,经过日本学者鹿毛敏夫的研究,就是倭寇的幕后黑手之一,而大友宗麟在日本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功绩,就是开辟了与欧洲殖民者的“南蛮贸易”



公元1592年4月,丰臣秀吉集结大军进攻朝鲜,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壬辰年,所以史称“壬辰倭乱”。连倭寇都难以应付的朝鲜面对日本的这次倾国远征,自然是全无招架之力,很快就被日本军队驱赶到了鸭绿江沿岸,急忙向宗主国明朝求援。


对于明朝来说,朝鲜这个藩属国就是本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侵略朝鲜自然就是侵略中国,所以当时明朝的统治者的万历皇帝虽然素有昏君之名,也迅速派出了援兵,同年6月第一批明朝援军就进入了朝鲜。至此,长达七年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之役”开始了。


在平定“壬辰倭乱”上,明朝军队无疑是绝对的主力,但在艺术作品中,人们却往往只能看到朝鲜军队的奋战


关于“朝鲜之役”中明朝付出了多少损失,历来因为史料的众说纷纭而有着不同的说法,但基本达成共识的是,日本在此次远征中损失惨重。不仅被编为海军的倭寇在与明朝海军的作战中大受打击,参加远征朝鲜的日本诸侯们也是实力大损,一些诸侯更是因为麾下精锐死于朝鲜,而丧失了自己在日本曾经拥有的显赫地位,所谓“朝鲜之役日本的战国英豪没有参加,去的大多是龙套”的印象就是这么来的。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经过一番争权夺利,最终建立德川幕府,成为了日本新的统治者,虽然一些人将德川家康作为“中日友好”的代表,但他其实并没有放弃侵略他国的想法,日本的邻国琉球则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公元1609年,德川幕府派兵侵略琉球国,逼迫琉球向日本进贡。1615年,在时任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的授意下,日本派兵侵略当时属于明朝领土的台湾,虽然最终因船队主力遭遇风暴漂至福建沿海被明朝海军消灭而失败,却暴露出了德川家康和那些热衷侵略的日本统治者一样,也有着一颗恶狼之心德川家康治下的日本并没有变得爱好和平,最终的“锁国”只是因国际环境的剧变暂时蛰伏而已。



鬼之章


如果说十五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令日本这个长期处于文明边缘的落后国家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那么19世纪列强对东亚地缘环境的深度影响则无疑促成了日本在近代的勃兴。


虽然1853年美国军舰进入日本港口的“黑船来袭”事件曾一度令日本陷入沦为殖民地的威胁之中,但日本“穷山恶水多刁民”的国情和当时东亚各势力的角逐却最终令日本远离了这种威胁。在英国看来,与其像侵略中国那样侵略日本,不如支持日本并使其成为英国在远东地区平衡各方势力的“抓手”,而美国也对日本抱有类似的期待。于是,日本最终没有成为殖民地,反而通过“明治维新”最终走向了强国之路。



长期以来,很多中国学者用中国传统变法的框架和小农生产方式来对“明治维新”进行分析,从明治政府颁布的种种内政政策来探究日本通过维新成为强国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却完全失败的内在原因,并经常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这些学者的结论之所以驴唇不对马嘴,其原因在于他们既不愿意面对日本的真实历史,也对资本主义缺乏基本的了解,满脑子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以为只要换个政府,财富就能从天而降,进而拿着这些财富推行改革“自强求富”。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明治政府自1868年1月建立伊始,就因为倒幕战争的天价军费而债台高筑,支出(30,505,085日元)是收入(3,664,780日元)的八倍以上。之后,新政府为了镇压各地的叛乱,财政状况依旧没有明显好转。


如此巨大的赤字,明治政府最终是靠什么加以维持并渡过难关的呢?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以英国为首的外国资本。明治政府为了维持财政,发行了各种名义的公债,这些公债的购买者除了本国人民之外,自然也包括外国投资者,其规模甚至大到了英国公使于1868年11月专门就部分公债兑现问题与日本政府交涉的程度,可见其数额不低。另外,日本为了建设国内第一条铁路和发展工业,分别于1870年和1873年从伦敦银行贷款100万英镑和240万英镑,为新政府解了燃眉之急。



外国投资可谓立竿见影,很快日本明治政府就用外资和本国人民的血汗建立起了一支新式军队,并开始了他们名为“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实则抢钱的不归征途。对于为什么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之后就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一些学者将其当作一种统治集团的野性难驯,但实际上他们却没有别的选择,为什么?废话!这些改革可都是借钱搞的,家伙事也都是借钱买的。


于是,日本的邻国朝鲜再次成为了日本侵略扩张的头号牺牲品,而这一次朝鲜的宗主国——清王朝治下的中国不仅没能拯救朝鲜,再造社稷,自己也成为了失败者。1894年春,为镇压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清朝请求派兵朝鲜,清朝派兵后,日本马上以“保护使馆”为名出兵朝鲜,至当年6月已经增至1万余人。



对于日本增兵朝鲜与清廷针锋相对的现状,清廷将避免战争的一切希望寄托在了英、俄、美能出面调停上,在得到俄国的拒绝后,清廷甚至天真地请求英国能“带十余铁快船径赴横滨……责其以重兵压韩无礼……勒令撤兵”


英国最开始确实不愿中日发生战争,但英国一想到日本侵略朝鲜剑指中国也是为了偿还英国的贷款,为了增加获胜的概率还向英国订购了一批新军舰,又想到素来亲俄的清廷被日本削弱一下更有利于英国的在华利益,再想到日本对卷入中日冲突的英国人礼遇有加,最后觉得还是不值得为了中国而得罪日本。


因此英国表示希望中国吃亏是福,对于日本的侵略,割一点地赔一点款、签几个不平等条约,让日本得偿而归也就是了,甚至在战争爆发后还向日本表示愿意为其提供一笔年利为4%的贷款而日本为了保证军费,于1894年10月通过了募集1亿日元海军公债的议案。



后来的结果众所周知,随着甲午战败,清廷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朝鲜、台湾被割让,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还赔偿了一笔高达2亿两白银的天价赔款。这笔赔款到达日本后,毫不意外地被用来偿还贷款和增加军备,而所谓的增加军备就是继续向英国订购战舰武器。日本人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缓解了危机,英国人则又大赚了一笔。



但是,这种“借钱出兵侵略,获胜加倍得利”的路径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的。随着《马关条约》的胜利红利消耗殆尽,日本不得不加强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侵略来维持国家的发展,但这严重侵犯了俄国在远东的利益,两国之间的战争最终不可避免地到来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了,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这又是一次别无选择的战争,因为如果不开战的话,明治政府就要因入不敷出而破产了。


在日俄战争中,英国又毫不意外地向日本提供了大量贷款以保证日本有足够的军费用来进行与俄国的战争,美国方面也主要在精神上对日本加以支持与鼓励。但是俄国太大却日本太小,即使是筹集到了将近12亿日元(旧币)的外国贷款,即使在战场上日军屡战屡胜,日本还是没能真正将俄国逼入窘境,而且俄国也并不是孤立无援,有大批法国银行家向俄国提供了战争贷款。



1905年,在日俄两国的停战谈判中,日本提出俄国要支付17亿日元赔款的要求,平心而论这个数额并不算高,因为就像前文提到的,日本为了这场战争仅外债就借了12亿日元,更不要提日本民众为了凑齐经费而流血流汗、卖艺卖身的牺牲付出了。但是,俄国方面却表示“一个戈比(俄罗斯最小单位的货币)也不会赔,有意见可以继续打”。


因为,俄国方面吃定了日本已经无力增兵,也借不到更多外债了,而法国等和俄国有债务关系的国家,自然也不希望俄国赔款日本以影响到俄国对他们的债务偿还,自然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俄国的主张,对日本施加压力。



最终结果也是如此,在日俄签订的《朴茨茅斯和约》中,俄国虽然让出了一些在华利益,又割让了部分岛屿给日本,但日本一个戈比的赔款也没有拿到。


牺牲无数日本国民的健康与生命,掏空了国库还负债累累换来的只有一个“战胜帝国主义国家”的空名?马鹿!条约内容传回日本后,在战争中失去亲爱之人和因日本牺牲无数却几无所得而愤怒的日本人高呼着撕毁条约、继续战争、处死签订条约的卖国官员的口号走上街头,对于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拳打脚踢,后来还烧毁了多个日本官员的宅邸,暴乱整整持续了三天,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日比谷烧打事件”。



借钱买枪去抢劫,结果到现在不仅没抢到钱枪还丢了,不够还账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这个失败的抢劫犯所遇到的困境,就是日俄战争后的日本所面临的问题,而日本最终的选择,就是在已经控制的朝鲜、台湾等地区加强压榨剥削的同时进一步谋划侵略中国,这个在当时的东亚地区唯一还有些财富可以掠取的国家。


但是,因为各国列强不可能坐视日本侵犯他们的在华利益,所以日俄战争后的将近20年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始终采取的是见缝插针、借机蚕食的的方式,直到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列强实力大损,才逐渐放开手脚。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地区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更是助长了日本的野心。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军事入侵,不甘被奴役的中国人民随即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入侵中国,全面抗战爆发,而日本也在这条恶鬼之路上越走越远,再也没有了回头的余地。


在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势如破竹,除了因为中国四分五裂的实际状态和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无能、妥协退让导致中国军队在战场上一触即溃之外,和前几次战争一样,列强对日本的或直接或间接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里面有英国这样热衷绥靖,让中国继续以身饲虎,靠割地赔款来安抚日本的侵略野心的,也有美国这个与日本的战争贸易打得火热的国家。



有一说一,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热衷于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从中牟利,但美国的资本家们对此确实有着极大的兴趣,并用他们在美国社会的强大影响力左右着美国的国家政策。这个日美贸易的框架很简单,日本侵略中国需要的军费和进行战争所需要的物资,由美国赊给日本,当日本用这些获得的资源进行对中国的侵略并获得成功后,便用在中国掠夺的财富来付账。


此时的日本,就仿佛美国资本豢养的鸬鹚一样,即使捕到再多鱼,自己能最终吃到的也仅仅是保证自己不饿死的几条小鱼,大部分都要吐出来成为渔夫的收获。而为了不让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抵抗得“太激烈”导致美国资本家们的投资出现亏损,美国还以“中立”的名义严格限制中国得到各种支持,进口武器?不要想!进口物资?概不赊账!



总体上说,这种贸易和数百年前倭寇与欧洲殖民者的腌臜贸易区别有限,因此美国国会议员斯科托才会在1938年说:“日本目前在中国杀死一百万人的时候,有五十四万四千是美国资本作为帮凶而杀死的。”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在离开美国时说道:“我回国参加抗战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弹炸死,请你们不要忘记,我身体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四是被你们美国炸死的!”



不过,这种模式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的步伐愈发迟缓,也逐渐走到了尽头。至1941年,日本财政愈加入不敷出,“以战养战”政策因为统治区内以中国党为首的抗日力量的活动而濒临破产,驻扎在中国的日本士兵的罐头已经从牛肉变成了海带,甚至已经沦落到了吃杂米、喝白菜汤的程度,而一度令美国资本获利无数的日美贸易也愈加无利可图。


当美国资本家发现即使在中日之间拉偏架也不能令日本掠夺到更多资源以回报他们的投资之后,他们对日本的态度也有了改变。



同时,因为此时的日本暴露出了愈来愈强的企图侵占列强在华甚至在亚洲的利益来维持“大日本帝国”这台战争机器的倾向,美国的资本家们终于决定不再阻止以富兰克林·罗斯福为首的“赤化派”对日本的侵略加以限制了。19418月,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于9月停止了与日本的所有贸易活动。


美国对日本的全面禁运无疑是对日本所谓“大东亚圣战”的釜底抽薪,但此时的日本早已是骑虎难下,战争必须继续,因为已经没有别的选择。那么,怎么办呢?只能连列强一起抢了!


“先生,可怜可怜我吧,我穷得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全身上下只有我手上的这把枪了......”(方言)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也走到了自己这条恶鬼之路的终局——疯狂。之所以疯狂,因为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战争。



犬之章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结束进入倒计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帝国幻梦随着美军进驻而化为泡影,并在之后的岁月中被驻日美军所彻底磨灭,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在这个新时代的开端,日本是萧条而混乱的,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统治者的美国在出于对日本再次走上“因无力还债而反噬债权人”的道路,将日本军队解散,旧政府也被改组为了一个服务于美国在日统治的“殖民地政府”,可是日本这个国家向何处去,美国还没有太多的打算。


但随着美国在中国的傀儡蒋介石集团的溃败和“冷战”的到来,日本的作用很快就凸显了出来。失去对中国的控制和朝鲜战争的爆发,令美国发现很有必要将日本重新建设起来,令其成为自己在东亚地区的战略支点,在成为美军在亚洲的军事后勤基地的同时,还要作为一个“模范样板”来担当所谓“自由世界”的活广告,诱降那些摇摆的各方势力。



于是,日本经济在为美军生产朝鲜战争的军需物资的过程中开始复苏了,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朝鲜特需”。之后,因为美国很快又卷入了越南战争,对日本生产能力的需求不降反升,日本便在战争的东风下开始了神话般的经济复苏,在历史上被称为“神武景气”


日本的经济虽然复苏了,但其美国殖民地的现状并没有改变,而且很多日本的有识之士也深知,日本繁荣的表象下,是通过透支国家的潜力和国民的健康来服务美国资本的可悲现状。而那些因为排放污染物到自然环境中导致当地居民罹患“水俣病”“痛痛病”的日本无良企业,究其根本不就是为以美国为首的外国资本在服务吗?那些因为加班和辛苦而猝死的日本人,不也是在外国资本的压榨下才别无选择地成为社畜,最终英年早逝的吗?



因此在随着日本经济复苏而大量涌现的日本文艺作品中,总是能够看到字里行间的夹枪带棒,即使是在被认为是专门给儿童观看的“子供向”影视作品中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有“童话故事”的保护色而变得十分直白。


(某日本文艺作品中的大反派,黑星旗为后配)


不过,这些虚构世界中的攻讦与诅咒,终究无法形成现实的力量,在一个物质第一的世界,物质力量的交锋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但战后的日本从最开始就没有这种力量,这才是日本战后新时代的真面目。



也是因为物质力量上的悬殊对比,日本的的强大始终只能保持在文艺作品中。但即使是文艺作品中那个强大的日本,想拍点“痛打外国人”的戏码,还得藏着掖着,不敢太直白。


(苏式军服+汤普孙特写,一黑黑俩)


但即使如此脆弱和虚假的复苏与繁荣,也是转瞬即逝的。美国扶持日本是为了能在冷战中增加助力,一旦日本越过界限,美国就会对其无情打压。而当冷战大局已定,日本还有什么必要继续繁荣呢?于是随着苏联“新思维”出现,冷战进入倒计时,日本的待遇也江河日下。


苏联解体之后,日本更是在以美国“广场协议”为代表的过河拆桥中国力大损,迎来了“失去的X十年”。“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语人尽皆知,现实告诉我们,即使狡兔没死,只要衰落减少下去,走狗的待遇就会直线下降了,猎人的狗粮没有一口是多余的。



因此在这个时代,日本人的一切野望,都仅仅存留于日本的艺术家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之中。在他们虚构的这个世界里,获得神明庇佑的他们有着无上的智慧和勇气,有着无可指摘的善良与正义,还有着无限的可能和未来。但在现实中,他们早已失去一切。



所以,当这些野望一旦触及现实,马上就会幻灭,在幻想中可以拯救全人类,在现实里却连自身也保护不了。这是日本的新时代,一个只有生活在幻想中才能得到满足的时代,这些幻想可以滋润这个世界上为了自由而奋斗牺牲的人,却唯独不能滋润创作她们却失去自由的日本人。这些幻想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尚存着自由梦想的人们对未来的某种愿景,却无法成为日本人的愿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